博众精工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新闻资讯     |      2023-12-16 12:57

  博众精工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2022年,全球经济遭遇多重因素冲击,增速放缓。面对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压力,公司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秉承“追求卓越、和谐共赢”的经营理念,对外紧盯市场开拓,对内狠抓技术进步、产品创新和经营管理,在所属领域持续形成和提升技术优势、持续提供稳定可靠的产品、有竞争力的价格、全周期立体化的客户服务、端到端的快速交付能力。2022年,公司在消费电子应用领域持续保持领先地位,在新能源领域、半导体领域也取得重大突破,各项业务发展顺利,业务规模在2021年大幅增长的基础上再创新高。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81,150.8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5.7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3,142.3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1.4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31,231.7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9.38%。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销售订单金额合计约为54.6亿元,同比增长8%。其中,3C业务的销售订单约为37.1亿元,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保持历史高位水平;新能源业务的销售订单约为13.9亿元,同比增长81%,继续保持大幅增长,公司新能源业务步入高速增长期。

  2022年,公司在消费电子领域继续发挥竞争优势,横向拓宽、纵向延深业务领域,在行业整体承压的情况下,实现营业收入354,821.83万元,同比增长9.34%,占公司总营业收入的比例为73.74%。

  (1)横向拓宽:公司继续拓宽自动化设备在消费电子终端产品的应用范围,已经实现覆盖包括手机、平板电脑、TWS蓝牙耳机、智能手表、笔记本电脑、AR/MR/VR设备等全系列终端产品。报告期内,公司的无线耳机、笔记本电脑、AR/MR/VR产品拓展顺利,订单实现了较大幅度增长。目前,公司3C业务中非手机业务的占比已达到57%,较2021年增加了3.5个百分点,业务结构更趋健康。随着AR/MR/VR等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兴起,市场需求将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为消费电子行业迎来新的增长点,也为公司非手机业务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2)纵向延深:公司正积极从产业链的纵向维度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从消费电子产业链生产环节维度看,公司的设备目前不仅可以应用于终端的整机组装与测试环节,而且已经纵向延伸至前端零部件、模组段的组装、检测、量测、测试等环节,例如摄像头模组、笔记本外壳、电池、屏幕MiniLED、MR光机模组等高精度模组的组装与检测。

  (3)柔性模块化生产线:报告期内,公司基于对消费类电子产品工艺流程的深刻理解和前期的研发积累,全新推出覆盖整个FATP段的柔性模块化生产线。该柔性模块化生产线采用性的设计方式,同时具备高度的自动化、高柔性、高通用性的特点,通过更换夹爪等定位和拾取装置,可以兼容客户不同的产品并快速切换,极大的节省了人力成本和产线调试维护时间,避免了单台设备宕机影响整线产能的情况,有利于客户快速布线并在短期内形成产能。目前公司是行业内极少数真正具备FATP段整线覆盖能力的设备厂家之一,目前该产线已取得正式订单并进行量产,后续有望在行业内进行大规模推广。

  (4)国际布局:公司早在2016年就成立了新加坡子公司,为日后大力拓展东南亚及国际业务提供了良好的投资平台,之后又相继成立了印度、越南等国外子公司。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加大了国外子公司的资源投入,满足了市场格局变化带来的业务发展需要。

  新能源行业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作为公司新的战略布局,公司聚集核心资源向新能源领域拓展,报告期内,核心产品、核心客户进一步得到拓展,实现营业收入93,840.95万元,同比增长159.61%,占公司总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9.50%。

  (1)锂电池制造标准设备:2022年,公司在动力电池领域继续取得重大突破,基于在消费电子领域积累的关键技术和客户口碑,公司在成功进入行业领先客户宁德时代(300750)供应链后,报告期内,公司又在蜂巢能源等客户取得重大突破,并已取得宁德时代、蜂巢能源等客户的大量量产订单。同时,公司的注液机、高速切叠一体机等产品已经成长为行业的领先产品。

  (2)智能充换电站设备:2022年,公司智能充换电站相关产品涵盖乘用车充换电站和商用车充换电站,相应配套系统有智能站控系统、云平台系统等。公司的产品适用场景广,可适应高温、高寒、高海拔、沿海等恶劣环境,能为整车厂、动力电池厂和运营商等客户提供整体的综合解决方案与服务,更好的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公司智能充换电站相关产品自供率高达80%。商用车换电站在原有的顶吊式换电技术基础上,新增底盘换电技术,低重心大容量更具竞争优势。目前已经开拓了宁德时代、北汽蓝谷(600733)、吉利汽车、协鑫能科(002015)、东风汽车(600006)、上汽集团(600104)、广汽集团、蔚来汽车等客户。

  (3)汽车电子及汽车零部件制程设备:公司在汽车电机电控领域、汽车助力转向领域、工控测试领域以及汽车电子领域深耕多年,始终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一流的设备装配、测试、输送全工艺段一体化解决方案。2022年,公司为蒂森克虏伯、电装、博世、方正电机(002196)、巴斯夫、西门子等国内外行业知名企业提供了非标定制单机、线)海外市场:相较于国内,海外新能源锂电市场具有渗透率低、毛利率高等特点。因此,公司也在积极布局海外市场。一方面,公司紧跟大客户出海拓展的脚步,为其海外产线配套锂电专机设备。另一方面,公司也组织自身海外拓展团队,主要定位欧美市场,积极营销锂电整线订单,并取得较大突破,报告期内,公司与土耳其J.S公司签订了总金额为8亿元人民币的框架采购协议,首条产线正在履约过程中。

  汽车的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消费电子化等发展趋势带来了汽车行业的巨大变化,智能电动汽车已经发展成为如同智能手机的智能终端,其发展速度和发展趋势也与智能手机的崛起相类似,这些变化趋势与公司的基因和优势相契合,给公司带来了诸多发展机会。

  半导体领域是公司战略拓展的重点方向。在外围环境趋紧和国内政策大力支持的背景下,半导体等高端装备领域国产替代加速,公司在半导体先进制程领域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和产品创新,紧紧围绕客户需求积极开展半导体新产品的研发与合作,报告期内,公司成功推出高精度共晶机、芯片外观检测AOI设备等核心产品,并出货至客户端进行验证,首次形成销售,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022年,公司核心零部件共实现销售收入23,398.18万元,同比增长16.15%。其中实现外部销售收入10,604.84万元,占核心零部件销售总收入的45.32%。

  公司核心零部件包括工业机器人、视觉系统、特种镜头、直驱电机系统等软硬件产品。报告期内,公司的工业机器人产品出货3,000多台,获得智能手机国际某品牌2023年度推荐第一,并成功打入欧洲、东南亚、日韩等市场,获得稳定订单,在海外实现重大突破;公司自主研发的特种镜头获得了新能源领域龙头企业的客户认证,利用特种镜头技术,成功解决了客户关键工艺成像的痛点;公司的直驱电机产品也保持了稳定增长,并同步布局磁悬浮产品领域。

  公司核心零部件正不断实现技术突破,并不断拓展下游应用领域,已逐步延伸至3C、新能源、半导体、光伏、日化、医疗、食品等各个领域。

  2022年,公司继续保持稳定的投入研发,研发费用为49,356.57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88%;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0.26%,较上年同期下降1.81个百分点。

  截止2022年12月31日,公司已累计获得专利2,356个,其中发明专利1,036个。公司还参与制定了机器人领域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13项。根据江苏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最新颁布的“江苏制造业企业发明专利百强榜”榜单,公司授权发明专利拥有量已位列江苏制造业企业第7位。报告期内,公司新增获得工信部认定的“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国家绿色工厂”等国家级荣誉称号;江苏省科技厅认定的“江苏省创新型领军企业”、“江苏省企业技术创新奖”等省级荣誉奖项;苏州市工信局认定的“苏州市智能制造优秀服务商”等市级荣誉称号。

  公司始终秉持着“横向拓宽、纵向延深”的战略方向,持续的投入研发丰富公司的产品线,力求抵御和降低行业周期给公司业绩带来的波动。报告期内,公司成功自主研发了高精度UV油墨在线打印工艺,首次开发并应用在成品包装生产线。公司在研发过程中攻克了诸如断墨,堵墨,附着力弱,光泽度暗等各种技术难点,最终获得客户认可,实现量产。在完成难题攻克后,此项技术在3C及周边电子产品生产线可同步导入,市场前景广阔。

  锂电池专机设备方面,公司始终坚持围绕重点客户推出重点机型的发展战略,继去年推出注液机后,报告期内,公司再次推出重磅产品—高速切叠一体机。该设备采用多片叠技术,解决了切片和叠片效率不匹配的问题,并在叠片效率方面实现了颠覆性突破,达到0.125s/pcs,彻底解决了锂电池叠片工艺最大的短板和痛点—效率问题。凭借着该设备突出的效率和性能优势,公司获得了锂电头部企业的认可及批量订单,产品一经推出便迅速占据了该细分市场的较大份额。

  智能充换电站方面,公司自主研发成功换电机器人主动纠偏技术,通过对车底部电池姿态的精准识别,研发六自由度换电机器主动调整,实现换电机器人精准对接车辆,低音降噪稳定性好,提高了换电的成功率与电池的机械寿命,更好的满足了客户需求。

  汽车电子及汽车零部件专业设备方面,公司成功推出新能源扁线电机转子生产线设备,并实现量产。该设备实现了新能源扁线电机转子铁芯自动上料叠压、斜极角度自动检测、中频加热、转轴热压、铁环自动压装、自动充磁及磁通、表磁检测、自动平衡等转子全工艺组装流程,打造了新能源电机行业全新工艺,实现了多机种共线生产,降低了客户在设备方面的投入成本。线s,整个生产过程无需人员参与,提高了客户的生产效率。

  近年来,公司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布局半导体等高端装备领域。报告期内,公司已开发出专门针对光通讯、激光雷达、大功率激光器等细分行业的高精度共晶机,并实现销售,其所具备的核心技术,如高精度拾取贴合系统、高效共晶加热系统、wafer供料系统等均达国际先进水平。

  同时,公司也自主研发出了芯片外观检测AOI设备。该设备可以支持多种封装形式,对应各种封装尺寸,实现检查、量测和分拣功能,利用2D+3D相结合光学算法模式,对产品top+bottom+side边全方位进行6面检测,以保证最终封装外观质量提升产品的良品率。

  报告期内,上述半导体设备已实现了销售,在客户现场取得较好的使用效果,标志着公司在这些高端装备领域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迈出了关键性的第一步,预计半导体设备未来也将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

  报告期内,公司核心零部件业务的产品矩阵也在不断丰富。公司机器人产品线推出了工业机器人速度前瞻算法,解决了复杂运动轨迹高速高精控制困难的问题,该功能成功地应用于笔记本外壳打磨、鼠标外壳抛光以及机器人点胶等场景,其中打磨抛光项目客户已经小批量下单,点胶应用已获得用户批量订单,获得了用户一致好评。另外,公司还在报告期内启动了“点胶控制系统”重点研发项目,基于灵猴多机器人运动和灵猴自主开发的点胶UI组件,将进一步完善机器人点胶工艺,强化公司在3C领域点胶应用场景的整体方案解决能力。

  公司以精益运营系统流程改进为重要载体,持续推进经营管理体系建设,优化公司经营管理流程,深入开展降本增效、挖掘内部经营潜力的管理提升工作,从生产、采购、销售、仓储物流、财务、人力等多个维度降低成本,全方面推动精细化管理,推进公司产品质量、交付时间、生产效率、库存周转、存货呆滞等指标的不断改善,提升了公司的利润率水平。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了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事项并成功募集资金净额982,949,093.27元人民币。本次定增的成功发行,极大的优化了公司的资本结构以及股东结构,进一步拓宽了公司的融资渠道,降低了融资成本,为公司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将有助于公司经营规模的扩张及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

  公司加大投入,引进管理、研发、营销等方面的优秀人才,一方面在团队建设、员工培训、企业文化建设中,通过重点培训、多岗位轮换等锻炼方式丰富人才工作经历,同时明确责任并及时推进考核、反馈和年度人才盘点评价标准化体系的建设,强化在工作实践中培养人才,不断促进公司员工综合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和完善职工的短期与长期激励措施。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了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授予以及2020年股票期权的第二次行权,确立了公司与员工间利益共享的长效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公司核心管理、技术和业务团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公司整体活力,确保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现。

  博众精工是一家专注于研发和创新的技术驱动型企业,自创立以来,深耕智能制造装备领域,主要从事自动化设备、自动化柔性生产线、自动化关键零部件以及工装夹(治)具等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及技术服务。同时,公司亦可为客户提供智能工厂的整体解决方案。

  多年来,博众精工以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专注务实的匠心精神,不断开拓创新、发展壮大。公司持续围绕关键技术、关键零部件进行研发创新,已发展成为拥有丰富底层核心技术和软硬件技术模块(系统)的技术平台型企业。基于自主开发的共性关键技术、关键零部件的应用设备,公司在多个应用领域发力,按照公司客户所处的行业划分,目前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新能源、半导体等行业领域。

  消费电子是公司的核心业务领域,公司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发展目标是做深做强,实现稳步增长。在消费电子行业,公司与客户在前沿技术和产品开发上深度绑定,专注于精密组装、精密检测、精密量测、精密Bonding等领域,主要为客户提供精密组装设备(线)、精密量测设备、精密Bonding设备、精密检测设备等。

  从消费电子终端产品维度看,公司的设备目前不仅应用于智能手机产品,而且已经几乎覆盖包括手机、平板电脑、TWS蓝牙耳机、智能手表、笔记本电脑、智能音箱、AR/MR/VR产品等在内的全系列终端产品,公司正沿着消费电子产业链的横向维度全面延伸自身业务范围。

  从消费电子产业链生产环节维度看,公司的设备目前不仅可以应用于终端的整机组装与测试环节澳门人威尼斯4399,而且已经纵向延伸至前端零部件、模组段的组装、检测、量测、测试等环节,例如摄像头模组、外壳(笔记本、手机、手表)、电池、屏幕MiniLED、MR光机模组等高精度模组的组装与检测,公司正从产业链的纵向维度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

  新能源是公司的重要战略业务领域,公司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目标是做专做精,实现高速增长。在新能源行业,公司主要为客户提供注液机、高速切叠一体机、电芯装配专机等锂电池制造标准设备,以及智能充换电站、汽车零部件生产设备等。公司的新能源领域业务已逐步成为公司的第二个增长极。

  1)锂电池制造标准设备:公司主要为客户提供注液机、高速切叠一体机、电芯装配专机等设备。注液机设备包括软包注液机和铝壳注液机两大种类,设备注液稳定、运行效率高、运行精度高、功能齐全。高速切叠一体机采用多片叠技术,解决了切片和叠片效率不匹配的问题,同时采用CCD影像定位,自动检测校正叠片位置,实现快速、精准叠片,叠片速度可达到0.125S/片。主要产品如下图:

  2)智能充换电站设备:换电模式能够解决充电时间较长、安全性较差等新能源车辆的痛点问题,已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车电分离模式是新能源行业新的业务模式,正迅速得到市场参与主体的认可和监管部门的支持,车电分离模式适用于出租车、网约车、专线运输车辆等具有耗电高、电池利用率高的业务场景,也适用于高端新能源车市场,而换电模式为车电分离模式的实现提供了基础。公司在2018年进入充换电站领域,为率先提出换电模式的蔚来汽车提供全自动充换电站,在充换电站领域具有先发优势。主要产品如下图:

  3)汽车电子及汽车零部件制程设备:公司在汽车电机电控领域、汽车助力转向领域、工控测试领域以及汽车电子领域已深耕多年,积累了深厚基础。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时代的来临,汽车消费进一步升级,汽车零部件的细分市场也将迎来广阔空间。公司主要为国内外各知名汽车零部件企业提供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制程装备以及传统汽车电子&零部件制程装备,如新能源扁线电机转子生产线设备、BMS控制单元组装测试线、电动助力转向柱装配生产线、真空泵体组装生产线、离合器执行组装生产线、座椅骨架总成组装测试设备等。主要产品如下图:

  公司在关键零部件方面的布局围绕光电系统软硬件系统展开,包括镜头、光源、、直驱电机系统、工业机器人、移动机器人及相应软件系统。目前在成像光学、非成像光学及相关的电子和嵌入式软件、运动平台软硬件系统、深度学习AI软件等方面,已经具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丰富的应用经验。

  公司子公司灵猴机器人拥有自主光电实验室,主要从事光电技术基础研究和应用,承接行业及公司的重点研究课题,在机器视觉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公司研发的关键零部件,已广泛应用于3C、新能源、半导体、光伏、包装等行业。

  为实现公司业务多元化发展,公司也在积极布局一些其他的高端装备领域,目前半导体领域已成为公司布局的一个新的战略性板块,并取得了初步成效。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进口替代的进程明显加快,公司也加大了研发投入,致力于通过微米级、亚微米级、纳米级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围绕客户需求积极开展半导体新产品的研发与合作。公司在半导体板块的布局主要是从后端的封装测试设备入手,然后再往前端晶圆AOI检测设备延伸,目前公司已经推出AOI检测机、全自动高精度共晶机,相关产品已实现了销售,在客户现场取得较好的使用效果,客户反馈正向。主要产品如下图:

  公司的销售模式主要为直接销售,由公司直接与客户签订订单并直接发货给客户。公司项目订单的获得主要通过两种方式:(1)承接已有客户的订单和已有客户推荐的新客户订单;(2)通过公开投标、市场推广的方式获得。公司建立了《销售管理办法》,对销售计划管理、客户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规定,规范了公司销售工作的秩序和行为方式。

  经过在行业内十余年的积累,公司具备了深厚的研发设计能力,具备了将客户需求快速转化为设计方案和产品的业务能力。同时,公司致力于持续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多年来与客户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具体销售过程中,公司深入理解客户需求,通常在客户新产品的研发设计阶段便已积极介入,充分了解客户产品的生产工艺、技术要求,并与客户积极沟通自动化设备的具体设计、生产方案。自动化设备样机完成后,由客户对样机进行验证,整个过程中保持与客户的沟通与协作,确保产品符合客户需求。

  其次,公司自主研发的镜头、光源、、直驱电机系统、工业机器人、移动机器人及相应软件系统等核心部件,为更快到达下游终端客户,该部分产品通过直销和具有准入资质的经销互补的方式进行销售。

  在确定价格方面,公司根据产品生产所需的材料成本为基础,并考虑产品的创新程度及综合技术含量,所投入的研发设计成本,以及客户的后续业务机会、项目合同金额、生产交货周期等因素,与客户协商确定相关产品价格。

  公司生产所需的标准件(如气动原件、直线传输、工业相机镜头等机械类标准件或电子类标准件)属于原材料采购,直接面向供应商进行采购,原材料采购分为订单驱动和长交期备料。订单驱动采购是指公司依据销售订单相关的产品BOM清单,按需购买。长交期备料是指公司依据业务需求预算,结合市场供给情况,对长交期物料及需求量较大物料进行提前集中采买。

  加工定制采购是指公司由技术部门出图通过PDM系统下发给制造部门,根据图纸内容及工艺要求,向采购部提出采购申请,经采购部主管审批后,采购部门根据外协供应商的报价、生产能力、产品质量、交货期等因素挑选出合适的供应商,向其发出采购订单并签订采购协议。其次,供应商根据公司提供的图纸及工艺要求,完成零件生产加工并通过自检后运送至公司,经公司质检部验收合格后入库。

  公司的产品生产主要由各个事业中心、品质中心、供应链中心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各个事业中心业务部门与客户沟通接受客户订单后,提出产能预测(Forecast),对于生产管理部评估生产资源无法满足客户交期的订单,需由业务部门协调调整交期。其后,生产管理部会同工程部门、品质中心等各部门讨论后制定产能规划方案,工程部门根据方案开立物料清单由供应链中心采购部、仓储物流部准备原材料,生产管理部则制订生产计划表、开立生产工单由生产单位部门领料开始生产。生产单位部门成品完成后通知品质中心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由仓储物流部安排入库。

  公司建立了《生产过程控制程序》,对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中的设备、人员、制程、材料、生产环境等方面设置了明确的控制措施,确保公司生产的秩序性与正确性,保证生产作业按规定的方法和程序在受控状态下进行。

  公司建立了各事业中心下属工程部和技术创新中心相结合的研发体制,其中,各事业部下属工程部主要针对于已有应用的技术迭代优化及专项技术研发,即满足现有产业应用场景的研发;而技术创新中心则侧重于新行业高端装备、新兴技术方向的突破,为基础和长期的技术探索和研发,即满足公司新兴增长点的行业产品技术的研发。公司研发设计工作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从客户的技术需求出发所进行的研发设计,二是经过市场调研对高端标准装备、新行业关键核心技术等的研发设计。

  由于下游客户对自动化设备的需求具有多样化、个性化、非标准化特点,公司的产品需根据客户的技术需求进行定制,通过自主研发、设计、制造组装和调试,在不断修正的过程中使产品的技术性能满足客户要求。因此基于客户需求的研发设计是公司研发工作的主线,也是公司综合竞争力的体现。

  其次,为提升公司产品核心竞争力,打造品牌型产品,结合行业发展需求,以及新兴行业的战略规划,公司积极展开战略布局,打造行业精品,尤其针对半导体高端装备、新能源专机等进行积极布局,并针对关键核心技术,积极展开攻坚克难,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同时,为提升产品的研发效率,可靠性及稳定性,公司大力推进产品研发、设备组装、调试标准化,结合产品研发和交付流程,促成产品快速研发、快速迭代、快速抢占市场。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整合资源,基于协同发展、降本增效的目的,从集团层面整合设立了技术创新中心,着重针对标准化高端装备及其核心技术进行研发,加强公司“自上而下”的研发创新能力。技术创新中心将承担跟踪业界前沿动态和行业领先技术的职责,搭建前沿技术与应用需求的桥梁,挖掘潜在的市场需求,将其转化为创新技术的预研以及原型机的开发,为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储备N+1、N+2技术,最终实现装备能力产品化,为公司发展壮大提供有力的产品支撑。

  公司主营业务为自动化设备、自动化柔性生产线、自动化关键零部件以及工装夹(治)具等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及技术服务。根据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主营业务属于“C35专用设备制造业”;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属于“C3563电子元器件与机电组件设备制造”;根据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商务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同联合发布并修订的《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11年度)》,属于“七、先进制造业-94、工业自动化行业”。

  根据《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及相关政府规划,智能装备制造业包括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仪器仪表、自动化成套生产线、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等。据此,公司广义的行业分类属于智能装备制造业。

  智能装备制造业包括工业机器人、智能仪器仪表、自动化成套生产线、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等工业自动化行业,一国工业自动化水平的高度直接体现了其智能装备制造能力。

  随着自动控制、信息通讯、精密机械等技术的发展,在全球范围内,自动化设备替代人力劳动生产的趋势不断推进,自动化设备市场迎来了快速发展期。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全球工业自动化设备的市场规模呈现出逐年递增趋势,预计2023年将达到3,066.7亿美元,2022-2027年的年均复合增速为7.8%。

  近年来,中国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产业和应用也有了长足进步,促进我国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不断增长。在当下全球制造业开启“工业4.0”进程的背景下,我国提出要进一步加快推动智能制造发展,并积极推出一系列政策来加强落实。2021年4月,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磅发布了《“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了到2035年智能制造发展路径和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普及数字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实现智能转型;第二步,到203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骨干企业基本实现智能转型。

  未来,在我国人口红利逐步消失、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国家政策大力扶持三大因素影响下,高端装备领域国产化需求将愈加迫切,我国工业自动化将持续提升,智能装备制造业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自动化设备的下游应用领域广泛,且与下业发展密切相关,主要包括消费电子产品制造业、新能源汽车制造业、半导体制造业等。自动化设备是这些下业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设备,下业的快速增长将会显著推动本行业市场容量的扩大,应用市场前景广阔。

  其次,自动化设备具有定制化、集成化特征,研发周期较长,对企业的专业化研发能力要求高。行业竞争者技术参差不齐,高端市场门槛较高。部分竞争者起步较晚、规模较小,存在研发能力薄弱、缺乏核心技术及自制装备、项目实施经验不足等问题,业务往往集中于中低端应用领域,侧重于外购机器人、机械臂等装备的简单集成与应用,仅能实现自动化。而在全球知名厂商核心生产工艺等高端应用领域,由于工艺复杂,定制化及智能化要求较高,进入门槛较高。在该领域,发达国家拥有较强的制造技术基础、较为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及强劲的创新能力,其智能制造技术水平也处于领先地位。虽然我国工业自动化产业部分关键核心技术与外资品牌尚存在显著差距,但是近年来国家陆续推出了鼓励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政策,为工业自动化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中国工业自动化行业发展取得明显进步,国产替代进程加速。目前,我国国内企业已经能生产大部分中低端自动化设备,基本满足电子、汽车、工程机械、物流仓储等领域对中低端自动化设备的需求。在高端领域,国内也涌现出少数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自动化设备制造企业,它们能够独立研发自动化设备高端产品,部分产品的核心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随着未来行业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和行业整合的展开,预计自动化设备行业的行业集中度将逐渐提高,掌握核心技术资源、综合服务能力的厂商将从竞争中胜出。

  智能装备制造业是新兴的、综合性的制造产业,产品使用的技术涵盖自动控制学、机械设计学、物理光学等多门学科。在此背景下,产品生产、研发过程中不仅涉及工业机器人控制技术、机器人动力学及仿真技术、精密量测技术、精密传动技术、激光加工技术、模块化程序设计、电气控制系统设计、控制软件实时控制算法等多个技术领域的知识,亦对行业技术整合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自动化设备的稳定性、精密性、安全性与可靠性等特性对下游产品的生产有重要影响。下游客户在选择设备供应商时,历史业绩、行业经验等成为其考虑的重要因素。选择供应商时,客户更青睐拥有较强的研发设计及项目运作能力、丰富的项目实施经验和成功案例、专业化的项目实施和管理团队并能够提供长期售后服务的设备制造商。

  自动化设备制造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涉及多学科,跨越多领域,具有较高的综合性。行业内企业需要大批掌握多种自动化技术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同时企业生产经营也需要大批能深入挖掘客户个性化需求、具备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与市场营销经验的销售管理人才。人才壁垒对行业新进入者构成障碍。

  生产设备的质量和稳定性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下游客户一般对设备的可靠性、稳定性、精密度以及供应商的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能力有较高的要求。由于企业知名度和市场声誉一般是产品质量的间接体现,因此品牌成为下游客户选择设备供应商时考虑的重要因素。

  自动化设备多以定制化方式进行生产,客户对设备工艺、产品精度、产品功能等有不同的要求。为了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供应商在获取订单后需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研发,前期投入较高。同时,定制化设备生产周期较长,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支持。

  公司专业从事自动化设备、自动化柔性生产线、自动化关键零部件以及工装夹(治)具等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及技术服务。经过多年的积累与发展,公司现已成为国内智能制造行业领军企业之一,已成为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业设计中心、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3C电子产品整机装配生产设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智能制造服务机构领军企业等等。公司凭借专注、务实的企业精神,以开放者的姿态开拓创新,助力“中国制造2025”不断发展。

  由于公司的产品质量稳定,性能优异,综合服务能力强,因此逐步得到越来越多大客户的认可和信任,在业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公司与国内外知名企业苹果、宁德时代、蜂巢能源、吉利、东风、北汽、富士康、和硕联合、广达、纬创等建立了稳定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从而保证了公司的业务稳定快速发展,为公司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公司自动化设备的下游应用主要包括消费电子产品制造业、新能源汽车制造业、半导体制造业等。报告期内,随着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不断的深入,下游产业链不断催生新业态、突破新技术,产业化应用不断提升,发展势头良好。

  在通讯技术、芯片制程等技术进步的推动下,近年来消费电子产品更新迭代速度不断加快,市场规模快速增长。随着我国国民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升级,消费者对于3C产品的需求日益呈现多样化转变,智能穿戴、AR/MR/VR设备等新兴智能终端产品需求强劲。其中,AR/MR/VR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澳门人威尼斯官网,随着国内外科技龙头企业逐步入场,并推动AR/MR/VR软硬件迎来关键升级,产品功能创新助力应用场景丰富,未来市场空间十分广阔。在AR/MR/VR设备这块,公司在数年前就已进行储备,很早就介入研发和打样,也非常期待市场放量后的设备需求。

  此外,消费电子产品具有加工工艺精细、技术要求高、更新速度快、需要持续创新等特点,并且向更加高精度、小型化的方向发展,对生产工艺进步的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技术进步带来的生产工艺变革,也将带来对自动化制造装备的更新换代需求。但目前自动化制造装备普遍存在定制化程度高的特征。因此,生产工艺的迭代对生产线的柔性化需求不断加大。公司也针对客户需求推出了柔性模块化生产线,该柔性模块化生产线能够通过更换夹爪等定位和拾取装置,兼容客户不同的产品并快速切换,极大的节省了人力成本和产线调试维护时间,具备高自动化率、高度模块化、高柔性的特点,未来也将逐步量产交付。

  在全球碳中和的背景下,主要经济体相继出台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支持政策,我国产业政策也积极鼓励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发展。根据国务院、工信部制定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力争经过15年的持续努力,我国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质量品牌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在各类产业政策的推动下,自2015年以来电动汽车行业发展迅速。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销量双双增加。2022年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发式增长,新能源汽车销量为668.7万辆,同比增长93.4%,占到全球销量的61.2%。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汽车新车总销量的25.6%,提前三年完成2025年规划目标。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将带动汽车制造智能装备的持续发展与升级。

  锂离子电池是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随着全球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与轻量化的逐步推进,以及锂离子电池生产技术提高,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稳定提升,电动汽车及配套设施的普及度提高等,未来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需求仍将保持稳定增长。受益于下游产业扩张、设备自动化率和国产化率提升等利好因素,锂电设备市场规模持续增长。目前全球领先的锂电设备企业主要集中在中国、日本与韩国。国内锂电设备行业虽起步较晚,但凭借先进的技术、规模化生产能力和性价比优势,国内优质设备供应企业已进入全球锂电龙头企业供应链体系,近年来锂电池正在成为中国高技术、高附加值、高竞争力出口产品之一。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锂离子蓄电池出口金额3426.56亿元,较2021年的1835.26亿元,增长86.7%,创历史新高。进入2023年,中国锂电池出口有望保持高增长,海外特别是欧美市场已成为国内从事锂电设备生产的企业新的战略市场。

  在新能源汽车的电池价格成本下降、碳中和环保减排要求进一步加大等背景下,全球电动汽车市场份额不断扩大,换电站作为电动汽车的重要支持基础设施,也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我国换电站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萌芽期、整合期以及爆发期,从2019年至今正处于爆发增长阶段。由于新能源汽车补贴逐步退坡,市场亟需降低整车成本,而换电模式所支持的车电分离模式下,消费者购买裸车并租赁电池的商业模式能够明显带来购置成本的下降,因此重新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凭借着换电模式在降低购车成本、补能时间以及延长电池寿命、缓解用电压力等方面存在的诸多优势,预计随着政府支持动力电池包的标准化,车企电池型号标准化的接受度提高,换电站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

  值得一提的是,换电重卡市场在2022年已呈现出爆发增势,成为锂电板块最具潜力的细分赛道之一。由于运输线路和营运场景固定,车型相对单一,相较于乘用车面临的换电标准不统一的阻碍,重卡车辆换电渗透率提升的压力更小。随着政府的强力支持政策,以及换电技术的成熟,推动了换电重卡市场的快速增长。据行业数据,新能源重卡总销量已由2020年的2,605辆提升至2022年的2.5万辆。其中,电动重卡销量达到2.2万辆,占比89.67%;换电重卡总销达到1.2万辆,占比48.79%。

  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在工业自动化底层技术方面积累雄厚,在精密机械设计、精密运动控制、机器视觉、核心算法、测试技术等方面形成了具有优势的核心技术体系。其中,精密机械设计方面公司运用了先进设计制造技术理论与方法,拥有完善的建模及仿真技术,可以实现产品智能化的设计与制造;公司还掌握精密运动控制、驱动技术,拥有自主研发硬件平台,并掌握相关的核心算法。机器视觉方面,公司拥有3D智能相机、超高分辨率相机、光源、镜头、伺服驱动、直线电机及相应软件系统并自主研发了相关核心算法;目前已形成5-15微米3D视觉检测设备、15亿像素超大分辨率工业相机、精度高达纳米级别的基于光谱共焦技术的核燃料棒3D检测设备、基于人工智能和视觉技术的检测设备以及3um半导体共晶机等标机产品。工业机器人方面,公司拥有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精密机械、及软件平台,并具有相关核心算法及定制开发能力。此外,公司积累了完善的测试方法及测试能力,有效地保证了产品的稳定性、可靠性。

  公司高度重视技术研发,紧跟国内外行业前沿,始终把技术创新工作作为公司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驱动力。

  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研发和创新的技术驱动型企业,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公司在工业自动化底层技术方面已经积累了深厚的基础。凭借着深厚的底层核心技术,公司形成了机器视觉系统、高精度气密性检测系统、高精度模组组装系统等核心技术模块,能够广泛运用于下游的消费电子、新能源及其他高端装备等领域。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49,356.57万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0.26%。在持续性研发资金投入的基础上,截至2022年底,公司取得2,356项专利,其中包含1,036项发明专利。公司还参与制定了机器人领域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13项。报告期内,公司新增获得工信部认定的“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国家绿色工厂”等国家级荣誉称号;江苏省科技厅认定的“江苏省创新型领军企业”、“江苏省企业技术创新奖”等省级荣誉奖项;苏州市工信局认定的“苏州市智能制造优秀服务商”等市级荣誉称号。凭借较为雄厚的技术积累,公司逐步建立了自身竞争优势,树立了良好的行业口碑。

  行业内有竞争力的产品研发设计和定制化生产能力是博众精工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技术及研发设计团队则是保证研发设计能力持续提升的关键。公司建立了全面的人才引进制度和研发激励机制,为扩大研发人员规模、维护核心技术团队稳定提供了重要基础。截至2022年底,公司已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硬件、软件和机械工程研发团队,技术及研发人员总数达1,909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33.48%。

  公司的研发团队,能够充分理解下游产品的品质要求、设备的生产效率要求和工作环境;并可通过对下游产品的生产工艺的迅速了解,拟定产品的设计方案,对客户的需求作出迅速的响应,在交期内根据客户的需求制定设计方案,做出包括设备示意图、各部分结构简介、动作说明、设备技术参数等部分的整体设计方案。同时,在方案设计过程中还能对客户提出的反馈进行及时改进。在与客户的持续合作过程中,积累了行业有竞争力的产品研发设计和定制化生产、响应能力,获得了客户的广泛认可。

  核心零部件是制约我国自动化与机器人和工业发展及企业做大做强的主要瓶颈,公司提前向核心零部件领域研发布局,在机械、电控、机器视觉等方面持续投入,在运动控制底层算法、伺服算法、视觉软件算法、电机设计仿真、运动控制及驱动硬件平台、工业镜头及光源设计、机器人控制及软件开发方面取得了一定突破。公司的工业机器人、直线电机、伺服驱动器、视觉系统的工业镜头、工业光源等产品均已经过重要客户使用评估、检验并在公司自身设备上已大量使用。报告期内,公司核心零部件业务的营业额逐年增长,其中对外销售占比将近50%,获得了3C行业、新能源行业等龙头企业的认可。公司在工业机器人本体及核心零部件等上游领域已取得了一定的先发优势。

  公司深耕自动化设备行业多年,深入了解下游客户的需求,能够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进行技术研发和产品设计,其技术成果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更强,因此可以顺利实现产业化应用。先进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应用一方面提高了公司产品的质量,另一方面也为控制产品成本做出了贡献,使得公司能够在竞争中取得技术优势和价格优势,从而赢得客户的青睐。

  公司凭借着优秀的产品研发能力、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反应能力、全面的技术支持能力、长期稳定的生产制造能力、持续的质量控制能力与合格的技术保密能力,赢得了各行业客户的普遍认可,与多家全球知名的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等产品制造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行业内建立了较高的品牌知名度。报告期内,公司研发的高速切叠一体机更是凭借着高效率、高精度的优势,获得了蜂巢能源的认可及批量订单,公司的叠片机专机设备取得了重大突破。

  公司多年来始终保持着与这些优质客户的紧密合作,在稳定长期的合作过程中也给公司带来了下游客户持续的需求反馈,有利于帮助公司提升业务前瞻性、技术工艺和方案解决能力,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公司主要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自动化设备。与标准化产品相比,定制化产品要求供应商更加深入理解客户的设备需求,更加贴近客户的业务流程,对企业的服务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公司建立了专业素质高、技术能力强的专业客户服务团队,为客户提供高效、迅速的优质服务,能够对客户的产品需求和设备使用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响应,可以提供7x24小时售后支持,以及基于客户具体需求而定制的服务,有助于提升客户满意度,提高客户黏性,为实现再次销售创造了有利条件。

  由于自动化组装设备、自动化检测设备的技术参数、工艺水平、运行稳定性直接影响到消费电子产品质量,设备供应商在设备研发阶段即需要深入了解下游客户的产品参数、工艺要求等,除了对设备供应商自身技术能力要求较高外,厂商也需要投入较长的时间与设备厂商进行沟通、配合。因此对客户而言,更换自动化设备供应商的验证过程时间成本较高、质量风险及产品机密信息泄露风险较大,下游厂商对该类合格供应商的认定更加谨慎,若合格供应商的综合实力和产品表现值得信赖,则客户不会轻易进行供应商变更。因此,公司的下游客户对自动化设备的安全、稳定、精确运行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为保证设备的质量,公司严格按照IS09001-2015标准制定了一系列质量控制文件,并建立了以品控部为质量控制执行部门,各部门协助配合,全面覆盖原材料采购过程和产品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体系,保证了产品质量,赢得了客户的认可和信赖。

  报告期内,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新能源行业,相关行业发展迅速,具有产品迭代快、技术升级快、客户需求变化快等特点,因此智能装备制造企业需要持续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员到现有产品的升级更新和新产品的开发工作中,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支出为49,356.57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10.26%。

  一方面,由于现有主要产品具有非标性,公司面临着设计研发成本高、阶段性技术不易突破等难点,且公司的技术成果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也会具有不确定性。如果未来公司在研发方向上未能正确做出判断,在研发过程中关键技术未能突破、性能指标未达预期,或者研发出的产品未能得到市场认可,公司将面临前期的研发投入难以收回、预计效益难以达到的风险,对公司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另一方面,智能装备制造市场竞争激烈,为了及时根据客户需求调整方向,实现产品的迭代更新和长远发展,需要持续投入产品研发并储备下一代技术。未来,竞争对手有可能在智能装备制造领域开发出精度、速度、稳定性等方面显著优于现有装备的技术或产品,从而可能使现有产品技术发生重大变化和性迭代,将对现有上市产品造成重大冲击。如果公司不能及时跟上行业内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发展趋势,不能及时掌握新技术并开发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将面临着技术迭代风险。

  目前,公司面向苹果产业链公司销售收入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较高。鉴于苹果公司在选择供应商时会执行严格、复杂、长期的认证过程,需要对供应商技术研发能力、规模量产水平、品牌形象、质量控制及快速反应能力等进行全面的考核和评估,而且对产品订单建立了严格的方案设计、打样及量产测试程序。若未来公司无法在苹果供应链的设备制造商中持续保持优势,无法继续维持与苹果公司的合作关系,则公司的经营业绩将受到较大影响。

  苹果公司作为国际的消费电子品牌商,其产品以制造工艺难度大、精度要求高、设计领先性强等因素而著称。由于苹果公司的各类消费电子产品每隔一段时期均需要进行更新、升级换代,在新产品中除了使用苹果公司最新的芯片、软件等技术外,还会采用新的设计、工艺和物理特性(如防水防尘),相应的就会对设备供应商提出组装、检测等方面的技术迭代需求。如果公司不能及时跟进苹果公司需求,或者短期内市场上出现了跨越式的技术突破而公司未能跟进,则公司与苹果公司之间的商业合作可能面临技术迭代的风险,进而影响公司业绩。

  消费电子行业本身是自动化设备主要的下游应用领域,且该行业近年来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但是,下游应用产业过于单一,一方面,如果未来消费电子行业景气度下降,压缩资本支出,该领域自动化设备需求的增速及渗透率也会随之下降,亦或消费电子产业链在全球资源再配置,造成自动化产业需求分布调整,进而会压缩国内自动化设备供应商的订单需求量;另一方面,长期专注单一应用领域,容易导致公司在其他行业的技术积累和生产经验不足,增加后续市场开拓风险,从而会对公司持续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在消费电子领域做深、做强的基础上,公司积极开拓新能源领域。报告期内,公司在新能源领域的市场开拓有重要进展,但是在新应用领域开拓的过程中,公司将面临以下风险: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在中国以及全球市场的扩张,新能源领域的自动化设备市场受到了多家装备制造龙头企业的重视,如先导智能(300450)、赢合科技(300457)通过与宁德新能源、宁德时代和比亚迪(002594)等动力锂电池领域领军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导入了锂电池设备市场。公司由于进入相关领域时间较短,业务覆盖规模及客户覆盖领域需进一步拓展,未来如公司不能实施有效的市场开拓措施,可能会错失市场发展机会,对公司未来业务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公司切入新应用领域及切入供应商体系,对于战略性客户以及具有市场前瞻性的新应用领域,需不断积累对相关行业的自动化生产特点的理解与制造经验,首台套的装配、调试成本通常会较高,因此在进入新行业初期会出现毛利率较低的情形。未来,若公司在其他领域的开拓不及预期,或其他领域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导致毛利率进一步降低,则可能对公司收入和综合毛利率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

  公司产品主要为定制化产品,由于不同行业、不同客户对产品功能、自动化程度的要求均不相同,相应产品配置差异较大,从而使产品之间的价格和毛利差异较大。在产品设计生产过程中,为满足客户的技术需求,公司可能对设计方案作出调整,进而引起公司产品的成本出现变动,导致毛利率产生变化。未来,若公司高毛利率业务占比或产品销售价格、原材料价格波动,则可能导致综合毛利率水平波动,进而可能对公司盈利能力产生一定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应收账款余额与营业收入同步增加,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余额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41.43%。由于应收账款金额较大,若不能及时收回,可能影响公司的现金流量。如果宏观经济形势、行业发展前景等因素发生不利变化,客户经营状况发生重大困难,公司可能面临应收账款无法收回而发生坏账的风险。

  公司存货金额逐期大幅提高。公司存货主要为原材料、在产品、库存商品和发出商品。公司产品主要为定制化产品,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在与客户确定具体销售意向和签订销售合同后,公司会根据交货日期安排原材料采购和生产计划,生产完成后将产品交付给客户。由于产品种类众多、订单数量多,每种设备采购材料到生产完工需要一定的周期,从而导致公司原材料、在产品金额较大;此外,公司自动化设备完工后需要经过出厂前调试、运抵客户后组装调试以及客户验收等环节,周期较长,从而导致公司库存商品和发出商品金额较大。未来若公司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不能有效控制成本费用,或客户订货计划出现变动,或相关原材料市场价值大幅下跌,则将可能导致存货出现减值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14.32万元。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主要是因为:公司产品为自动化设备(线),具有高度定制化的特征,且客户多为苹果产业链企业,因此生产周期和验收结算周期受客户固定资产投资节奏影响较大。若未来由于应收账款变现与短期负债付现出现时间性差异,特别是若应收账款对象出现信用恶化或者经营不善导致应收账款无法收回的情况,或者公司未能合理安排资金使用情况,则会对公司流动性造成不利影响,进而对公司持续经营产生负面影响。

  目前公司境外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较大,主要以美元结算。人民币汇率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而波动,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海外市场的持续布局,若汇率发生较大波动,汇兑损益将对公司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造成一定影响。为减少汇率变化对公司经营成果造成的不确定性,公司将持续跟踪汇率走势,并通过开展外汇衍生品交易的方式,降低汇率波动对公司的影响。

  公司从事智能制造装备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其需求主要受到消费电子、新能源锂电池、汽车零部件等下业影响。未来,若消费电子行业因宏观经济形势不及预期、居民消费支出下降等因素,面临增长缓慢甚至发生下滑的情形,或将导致行业产能需求低迷,从而降低对智能制造装备的采购需求,对公司的业务发展带来不利影响;而在新能源行业,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从推广阶段进入成熟阶段,锂电池行业也将随之进行结构性调整,技术落后的锂电池产能将逐步淘汰。若公司不能与技术先进的锂电池优质客户保持紧密合作,下游锂电行业的结构性调整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公司的客户群体覆盖了我国工业的包括消费电子、新能源锂电池、光伏半导体、仓储物流在内的多个国民经济重要领域,公司的经营业务与下业需求及宏观经济周期密切相关。未来,如果宏观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影响到下业的发展环境,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公司的主要客户系苹果公司及其关联的消费电子行业公司。如中国与美国或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加剧,公司下游客户的终端产品需求将受到影响,继而沿产业链传导,对公司的产品销售产生不利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81,150.8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5.7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3,142.3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1.4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31,231.7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9.38%。

  智能装备是一种集机械系统、运动系统、电气控制系统、传感器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等多种技术于一体,能够减少生产过程对人力劳动的依赖,显著提高生产精度、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的设备,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消费电子产品制造、工程机械制造、医疗器械制造、仓储物流等多个领域。智能装备制造业为一国工业生产体系和国民经济各行业直接提供技术设备的战略性产业,具有产业关联度高、技术资金密集的特征,是各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近半个世纪以来,在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自动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共同作用下,全球智能装备制造业发展迅速。

  从细分行业来看,智能装备制造业可分为三个子行业:上游为关键零部件子行业,主要生产精密减速机、伺服系统及机器人等核心部件;中游为工业机器人本体子行业;下游为自动化设备子行业。公司即处于自动化设备行业,主要依据客户的需求进行自动化设备的研发设计与生产制造,为客户提供完整的智能化生产解决方案。

  智能装备制造业产业链中,下游以自动化设备生产商即系统集成商为主,主要面向终端用户及市场应用,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用途并根据客户的需求针对性地进行系统集成和软件二次开发。公司定位于产业链中的自动化设备生产商,是整个智能装备行业必不可少的环节。

  相较于机器人本体供应商,系统集成业务需要具有产品设计能力、对终端客户应用需求的工艺理解、相关项目经验等,提供可适应各种不同应用领域的标准化、个性化成套装备。系统集成业务处于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产业链的下游应用端,为用户提供设计方案,要具有产品设计能力、对终端客户应用需求的工艺理解、相关项目经验等,提供可适应各种不同应用领域的标准化、个性化成套设备。与标准产品的供应商相比,系统集成业务还要具有产品设计能力、项目经验,并在对用户行业深刻理解的基础之上,提供可适应各种不同应用领域的标准化、个性化成套装备,是整个产业链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长期以来,外资厂商凭借其技术优势在我国自动化设备行业中占有主导地位。目前,世界主要智能装备制造企业,如西门子(SIEMENS)、ABB(AseaBrownBoveriLtd.)、发那科(FANUC)、库卡(KUKA)等国际巨头均已进入国内市场,其凭借深厚的技术储备、丰富的项目经验、强大的研发团队等优势基本垄断了我国智能装备的高端市场。

  但是,在产业政策的扶持下,我国自动化设备制造业的发展深度与广度逐步提升,以自动化成套生产线、智能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新型传感器为代表的智能装备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智能装备实现突破。目前,我国国内企业已经能生产大部分中低端自动化设备,基本满足电子、汽车、工程机械、物流仓储等领域对中低端自动化设备的需求。

  在高端领域,国内正涌现出少数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自动化设备制造企业,它们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动化设备制造能力,能够独立研发自动化设备高端产品,产品性能和技术水平与国外同类产品相近,部分产品的核心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随着未来行业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和行业整合的展开,预计自动化设备行业的行业集中度将逐渐提高,掌握核心技术资源、综合服务能力的厂商将有较大机会从竞争中胜出。

  虽然我国工业自动化行业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强劲。工业自动化行业是推动制造业从低端向中高端升级转型的关键,虽然我国工业自动化产业部分关键核心技术与外资品牌尚存在显著差距,但是近年来国家陆续推出了鼓励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政策,为工业自动化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中国工业自动化行业发展取得明显进步,国产替代进程加速。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2年中国人口141,175万人,较上年末减少85万人。从年龄结构看,65岁及以上人口20,978万人,占比达14.9%,较上年提升0.7个百分点。据国家卫健委,“十四五”时期,我国将从轻度老龄化进入到中度老龄化阶段。这也意味着中国的劳动人口开始面临短缺,同时随着劳动年龄人口的逐渐减少,国内制造业职工平均工资也快速提升,劳动力市场成本逐渐攀升,利用廉价的劳动力竞争的模式亟待改变。在此背景下,机器替代人工成为长期的发展趋势,未来对自动化设备的需求将持续提升。

  自动化成套装备是指以机器人或数控机床为核心,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媒介,将所有设备高效连接而形成的大型自动化柔性生产线。它是高端装备的典型代表,是发展先进制造技术,实现生产线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重要手段,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工业基础,其最大优势在于解决生产的高效性和一致性问题,成为产业结构调整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后工业时代,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日益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部门,工业由低端向高端发展,技术密集型和高端装备产业的占比加大。在调整结构的过程中,实现转型的企业将能获取更多的市场机会和优惠政策,与之相反,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率的企业将面临淘汰的境地。激烈的市场竞争将会促使企业加快提高生产自动化程度,工业企业通过大量运用自动化、智能化装备,来实现提高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的效果。可以预见,自动化装备作为实现先进制造业的基础和前提,必将在汽车、电子、机械、医药、电力设备、交通运输、能源、化工等诸多行业中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自动化装备产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是先进制造业的基础,是各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为此,我国从政策上支持智能装备制造业做大做强,给装备制造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未来5-10年,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将迎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行业有望保持快速增长趋势。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智能装备制造业取得了长足进步,装备自给率虽有提高,但仍面临着核心技术储备不足,产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领域,高端装备领域国产化水平低的严峻形势。

  高端装备领域是以高新技术为引领,处于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核心环节,决定着整个产业链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引擎。大力培育和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提升我国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是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由制造业大国向强国转变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为此,《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将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助力高端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高端装备领域国产化需求迫切。

  在这样的背景下,掌握自动化核心技术,推进高端装备国产化成为我国自动化行业增强综合竞争力,力争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因此在政策鼓励、市场需求迫切的情况下,未来业内企业的竞争将体现为技术积累的竞争,技术实力将成为未来竞争的关键要素。

  博众精工创立以来,以治具、半自动设备为始,不断加强研发投入,技术水平持续提升。公司始终秉承着“成为装备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世界级企业”的愿景,坚持“追求卓越、和谐共赢”的经营理念,持续开拓创新,目前已成为一家专注于智能制造装备研发、设计、生产,提供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服务的技术创新型企业,产品和服务涵盖了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半导体等业务领域。

  在智能制造装备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公司首先立足消费电子领域,在多年积累的人才和技术优势的基础上采取横向拓展、纵向延伸战略,积极拓宽行业深度和广度,从传统的手机、笔记本等终端产品向无线耳机、AR/MR/VR、手表等全产品去覆盖,并从整机组装向上游零部件与模组组装去延伸;公司也在大力拓展非消费电子行业的应用技术及客户,积极拓展其他业务领域及产品线。目前,公司正持续布局新能源业务领域,力争将其打造为公司增长的第二级。公司新能源业务发展的战略主要是围绕重点客户,发展重点机型产品,例如动力电池里的注液机、切叠一体机和换电站为代表的专机标机。

  面向未来,公司将紧跟国内外自动化生产设备技术发展潮流,积极拓展消费电子、新能源、半导体、汽车零部件及光伏等应用领域,通过内部孵化、外延并购等多重方式落实发展战略,通过加强技术团队研发能力,不断完善管理、技术团队和管理体系,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力争成为装备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世界级企业。

  公司所处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持续的创新能力是公司发展的原动力,技术水平是构成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司未来发展计划的重中之重。

  公司主要从事自动化设备、自动化柔性生产线、自动化关键零部件以及工装夹(治)具等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及技术服务,且公司目前主要深耕于消费电子领域。对于消费电子领域的自动化设备厂商而言,其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由组装测量设备向高速高精SMT设备,再向集成电路封装测试设备不断升级。由此,消费电子领域的自动化设备厂商有着更多的机遇向更高端、更高技术含量的方向发展。公司充分意识到目前消费电子领域的机遇,并不断向高端突破,2017年公司以自有核心技术和核心零部件研发出的高速、高精高、可靠性专机已大量用于消费电子产品组装线年公司进一步以自有核心技术和核心零部件开发出的专机迈入了消费电子SMT设备领域。未来公司还将继续积累产品技术,不断向自动化设备领域中更高的阶段、更高端的领域探索。

  未来,公司的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将以公司的发展战略为基础,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在产业链条的横向和纵向开拓、完善产品并积累技术,除巩固公司在自动化设备领域的技术壁垒外,公司将继续加强自动化柔性生产线、核心零部件技术、智能工厂等重点技术领域的研究力度,拓展了已有技术的外延适应性,以消费电子行业自动化设备为基础,向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半导体、光伏等行业的自动化设备应用领域实现了进一步拓展。

  为应对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并分散经营风险,公司在保持消费电子优势地位的同时,加大资源投入拓展新能源、半导体、汽车零部件、光伏等其他行业的智能制造装备应用市场。同时,公司主要聚焦核心客户与核心产品,依靠优异的产品品质和服务质量,以实现与更多优质客户的战略合作。

  同时,公司也在加强全球化战略布局,积极拓展海外业务,以求能够及时响应并加强与海外客户的沟通协调和业务合作,逐步构建海外竞争优势。

  人才是公司发展的核心资源。公司将根据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规划,继续引进和培养各方面的人才,进一步建立完善培训、薪酬、绩效和激励机制,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公司制定了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结构,并希望通过建立和完善劳动者与所有者的长效利益共建共享机制,吸引和激励核心技术人才,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公司持续健康发展。在2020年实施股票期权的基础上,报告期内,公司又完成了2022年第二类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实施,激励范围广,与员工利益进一步深度绑定。未来,公司将进一步完善员工绩效考核机制,优化激励机制和分配方式,提高职工的凝聚力和公司核心竞争力。

  公司也将持续完善员工培训计划,着重在管理干部及关键人才、应届生、内训师方面加强培训培养,形成有效的人才培养和成长机制;通过内外部线下培训、线上公开课、课题研究等多元化的培训方式,提升员工业务能力与整体素质,鼓励员工个性化、差异化发展的同时,培养团队意识,增强合作精神。

  公司将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以及优化股东结构、资本结构的考量,选择合适的股权和债权融资方式,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并举,获得满足公司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资金。

  同时,根据公司战略发展布局,公司在考虑内生增长的同时,通过投资并购国内外产业链关键环节的优质企业或与其进行合作,使公司能够覆盖更多的产品品类、占领更多细分市场,提升公司行业地位和核心竞争力。

  公司将完善公司各项管理制度和体系流程,便于规范化管理,并搭建各部门统一标准、统一运行、高效便捷的运营管理模式,提升各部门协同能力;持续优化组织结构,精简管理层次,建立适合于公司发展的管理架构,使管理有效和精干;切实加强预算管理、成本控制、质量控制等重点环节的精细化运营管理工作,加强内控体系建设,促进公司稳定健康发展。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协鑫能科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方正电机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比亚迪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机器人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先导智能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赢合科技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宁德时代盈利能力一般澳门人威尼斯37000,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新产业盈利能力优秀,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